编辑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资料中心>编辑论坛
陈汐敏-如何追踪学科热点并开展组稿工作
日期:2015年08月17日    来源:本站整理    浏览量:1554

 

如何追踪学科热点并开展组稿工作
 
陈汐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期刊稿源的质量是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生命力,可以说稿源是期刊的生命之源,是决定刊物质量的基础和保证[1],期刊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论文。在某种意义上,期刊之间的竞争可以说就是优质稿源的竞争。在目前的状况下,靠自由来稿已经不足以支持期刊应付激烈的竞争。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各刊必须更加重视组稿工作。
 
1  如何开展组稿工作
1.1追踪学科热点,确定组稿的目标
组稿的目标是组织高质量、高影响力的稿件,扩大期刊的影响力,进而增强期刊的竞争力。而组稿目标方向的选取是组稿工作的关键,决定着组稿最终的效果。这对当前的科技期刊编辑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不仅要有对文稿进行科学编辑加工的能力,还要有洞察学科重点、热点、难点,充分了解学术动向、作者状况与读者需求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加强选题策划。如何追踪学科热点、确定组稿的目标方向,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1依托工具
目前认为跟踪某一学科领域近几年的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分析论文的特征、属性,了解行业学科发展态势,从而使得在组约稿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有重要作用[2]。而依托某些国内外数据库,可以比较容易地分析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
如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SM( ESI,基本科学指标) ,是汤森-路透公司开发的基于Web of Science 权威数据建立的分析型数据库,有最近10年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 last 10 years)和最近2年的热点论文(hot papers last 2 years)的检索模块,高被引论文模块分学科列出某一个学科近10年来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按照论文被引用次数的高低进行排序,排在前 1% 的论文定义为高被引论文,反映了某学科最近10年的研究动态。热点论文(Hot papers)也是ESI数据库中一个重要模块,是指最近两年内发表的论文中,在最近两个月内被引用次数排在某学科领域前1 ‰ 的论文,反映了某学科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和当前热点,也是未来高被引论文产生的主要来源。通过对ESI中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检索,可以使我们尽快掌握和评价全世界近年不同国家甚至研究机构的科研动态[3-5],确定研究热点,对指导编辑确定组稿目标有重要作用[2,6-7]。
国内的CNKI也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库,其中国学术文献评价参考系统中有相应模块可用于国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检索分析。其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检索系统,都分10个专辑,各专辑下分数个专题,可检索各学科专题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情况,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期刊评价提供了重要手段,也为编辑锚定国内研究热点提供了方法[8-9]。国内万方数据库也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库,提供知识脉络分析、学术统计分析等功能,利用这些数据库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学术热点和关注点,以及科研活动活跃的单位和作者,为组稿方向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便利。
1.1.2与专家交流
 从对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分析来看,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论文都来自重点院校和研究水平高的课题组和相关专家,因此,要加强与专家们进行交流,特别是编委会的专家。要积极参加行业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结识专家,主动向他们及课题组约请稿件。有条件的,尤其是学校或科研院所主办的期刊,可走访本校或本部门的重点实验室或实力较强的课题组负责人,可利用编辑部的条件向他们提供其科研相关的查询、帮助,和他们做朋友,从而使他们愿意并且认真参加期刊的组稿工作,提高组稿的效率[10]。期刊编辑部还可以牵头开办各种学术沙龙和学术研讨会,邀约专家参加,就某个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争鸣、研论的同时,也可以组约到高质量的论文。
1.1.3与读者、作者交流
 科技期刊最终还是为读者服务的,科技期刊的读者群和作者群有很大的交叉性,和读者和作者进行交流,明确他们对期刊的要求,据此进行组稿约稿也就更有针对性,也更能取得效果。因此定期开展读者调查和作者调查,对期刊组稿来说也是必要的补充手段。并且由于一些作者,特别是研究生作者,相同课题组内不同学生的研究是关联性、系列性的,他们的论文绝大多数是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但是可能存在写作水平不佳,表达方式不够规范等问题,如果能够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直接或者间接帮助他们联系专家进行修改,组织争取到这部分稿件,对期刊发展也是有益的。
1.1.4 提升自身素质
  科技期刊编辑不能放松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做学者型编辑应是其追求的目标,积极阅读国内外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有条件的能够参加相关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科研素养,更好地把握学科发展和研究热点,为组稿工作奠定基础。
 
1.2组稿的方式和过程
1.2.1组稿的方式
 在目前实际操作中,组稿的方式可有以下几种:○1依托式组稿模式:期刊主办单位依托以相关专家构成的栏目负责人(重点学科和重要科研项目组专家或课题组成员),请栏目负责人根据自身栏目的特点和要求组织自己和约请其他专家的稿件,栏目负责人对稿件进行评审,编辑部认定通过后直接放入期刊相应栏目中发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栏目负责人对其所在学科的研究动态和相关研究热点的把握上比较具体、准确,但缺点是效率不高。○2 结合式组稿模式:期刊主办单位通过前期座谈和调研,拟定组稿目标和方向,约请相关专家,由相关专家自己或再约请其他专家供稿,编辑部决定稿件的审理以及最终的组织出版形式。这种方式中由于编辑部的参与度提高,约稿的效率提高,是较常见的模式。○3公开征稿模式:通过调研,在上一年度就策划下一年度期刊可能的重点专题和重点栏目,确定组稿的主题,通过纸质期刊、网站、微信、微博宣传或者邮箱推送等形式通知读者和作者,让他们能提前关注到这些选题,围绕这些选题有目的地开展研究工作,这样也能组织到一部分好的稿件。
1.2.2组稿的程序
 大部分编辑部的组稿程序是:先通过前期座谈和调研确定期刊组稿的目标和大方向→确定组稿的相关领域→联系相关专家→得到肯定答复后根据专家所在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共同拟定几个具体的热点问题或专题→编辑部根据专家意见及可能的发表结果按照一定比例(1︰1.5)确定所需的稿件篇数→告知相关专家通知相关作者进行写作→在实际写作和组稿过程中发现与原先组稿目标有差异需要调整时,编辑部和相关作者协商进行再修订→作者交稿→审稿→选择合格的稿件进行退修→修回后进行相关编辑加工→最终组织专栏或专刊,集中或系列刊登。
 
1.3 评价组稿的效果
组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期刊质量,提高期刊影响力。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组稿工作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如何,需要对其进行评价,从而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组稿的效率。要确定量化考核指标:○1对供稿者,要对其贡献的稿件质量进行评估,计算供稿录用比,对其组稿的时间效率进行评估,建立供稿者档案,对效率高、质量高的供稿者进行奖励。○2对编辑部,要对各个编辑组稿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关注专栏或专题文章的下载率和引用率,将其纳入编辑部管理的考核当中,同时也可以追踪反馈组稿的效果,从提高期刊影响力的角度,及时调整组稿的方向和目标。
 
2 组稿工作的注意事项
2.1注意专题化、系列化
虽然约请单篇有质量的稿件,一时能够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如果约请一组稿件,相对集中地发表,营造对某一热点问题深入研讨的学术氛围[11],形成专题专栏则更能吸引读者和作者的眼球,更能扩大期刊影响力。并且如果能够形成系列,能对某个特定领域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讨论,打造重点号延续追踪[12],记录学科发展规律,不仅为读者指引方向,也必然提高读者对期刊的黏度,提高期刊的竞争力。
2.2注意发挥编委的作用
科技期刊的编委对期刊质量的把控作用不言而喻,编委除了担任审稿人外,还应该发挥作者和组稿功能。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部普遍存在编委会队伍庞大,但编委挂虚名、实际作用不大的问题[13]。因此应该在聘任编委时,就向他们说明,明确编委的责任和义务。定期考核编委对期刊贡献的大小,组稿工作和效率应该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定期淘汰不合格的编委,补充积极配合编辑部工作的专家,提高编委组稿的积极性和效率。尤其注意发挥中青年编委的作用,由于中青年专家精力充沛,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思维活跃,产出较多,与他们联系,组稿的效率较高。
2.3注意组稿工作的计划性和经常性
组稿工作一定要有计划,应当提前做好选题策划,确定组稿方向、组稿数量、拟定栏目和大概的发表时间,确定工作时间表,定期完成,否则可能会出现工作拖延,到期完不成任务,或者为了赶时间,匆忙应付。并且组稿的数量也要有计划,过多会影响打乱原定的其他作者文章的发表计划,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过少,则达不到组稿目标,削弱组稿的效果。因此要协调好组稿和自由来稿发表的比例。另外还要注意组稿工作的经常性,不能组一次稿就大功告成了,应当把组稿工作融会到实际的办刊过程中,应当采取选题计划指导下的组稿与自由来稿结合模式[14],长期执行。
2.4注意坚持稿件的录用标准
虽然是向相关专家组约的稿件,仍然要注重稿件质量的评估,坚持稿件的录用标准,一定要坚持筛选,修改后达到发表要求的稿件才能刊登。而不能因为是约稿,碍于情面,不评审或者降低标准录用,这样就不仅不能保证稿件质量,组稿的效果还会大打折扣,很难保证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5其他注意事项
要注重跨地区组稿,不仅要注意在编辑部周围约请专家组稿,还要注意向国内其他地区科研工作好的课题组或专家约稿,有条件的要把视野扩展到国外,请国外的专家组稿[11],才能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此外,要注意优稿优酬,加大优质组稿文章的稿酬,增加作者和相关专家参与期刊组稿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敏.对高校学报组稿工作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8-140
2丁佐奇,王明华. 基于ESI 的植物动物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分析及对编辑组稿的启示[J]. 2014,25(11):1384-1390
3贺德方.中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9:94-99
4刘雪立. 基于Web of Science 和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的界定就方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75-978
5 邱均平,杨瑞仙. 基于ESI 的学科热门论文的计量研究———以临床医学学科为例[J].情报科学,2010,28( 1) : 53-57,60
6 陈汐敏,丁贵鹏,接雅俐,等. 国际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产出状况分析及对我国医学期刊的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 6) : 1079-1084
7 李晓红. 2002—2012 年我国化学类高被引论文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 1) : 69 - 73
8陈汐敏,丁贵鹏,接雅俐,等.肿瘤学研究热点论文的分析及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 2) :282-286, 292
9陈汐敏,丁贵鹏,接雅俐,等.国内外临床医学高被引论文来源期刊的差异及思考[J]. 科技与出版,2014(4):92-96
10郑晓南,张静,程启厚,等.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术期刊经营策略 ——《中国天然药物》创刊四年的策划与运作实践[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 19(5): 835-838
11 彭熙. 高校学报应加强组稿策划[J]. 编辑学报,2004,16(4):281-282
12 潘伟, 石朝云, 游苏宁. 关于医学期刊整体策划与组稿的再思考[J]. 编辑学报,2015,27(2):106-108
13李禾,吕冬梅,周驰. 《中国中药杂志》量化考核机制的建立与实践[J]. 编辑学报,2013,25(5):448-451
14王冠,孔. 颖高校特色学术期刊的自组稿模式、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民办教育研究》的组稿为例[J].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7,3(3):81-84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