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最新会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学术活动>学会最新会议
2025年科技期刊新刊创办与培育研修班成功举办,线上录播课程在售中
日期:2025年10月10日    来源:    浏览量:53


2025年科技期刊新刊创办与培育研修班成功举办,线上录播课程在售中


2025年9月24—27日,2025年科技期刊新刊创办与培育研修班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出版企业等机构的100余位学员参加培训。

在开幕式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指出,在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对一流期刊建设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和高起点新刊扶植力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未来3—5年是创办新刊的重要机遇期,办刊单位要把握时机,依托学科和团队优势加大新刊创办力度、填补学科空白,同时要做好日常办刊和项目申报的具体工作,切实提升办刊能力和水平。


接收--2025新刊培训班新闻稿-zx337.png


本次研修班共设科技期刊项目辅导、科技期刊检索库申请教训案例探讨、高校新刊创办业务专项研讨、科研院所新刊创办业务专项研讨、新刊特色与创新业务五个板块,近30位专家带来精彩报告。各板块主持人分别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部肿瘤》编辑部主任刘谦、博识出版社出版战略总监徐佳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昕、科爱公司副总经理柴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编辑部包旖旎担任。


 

 


在科技期刊项目辅导板块,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编审胡小洋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历年入选高起点项目新刊的总体分布,对新刊创办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复旦大学《表型组学(英文)》编辑部主任陈佳佳对高起点新刊编辑人才队伍进行调研分析,凸显了高水平编辑团队对于期刊发展至关重要;张铁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前主编毛善锋、《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分别对期刊项目申报给出了具体建议,包括认真研读政策、突出期刊特色、精心打磨材料、合理推进流程等;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生命科学与医学分社社长孙宇和《沈阳化工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梁国利分别基于本单位实践经验,详尽介绍了项目申请和新刊创办的成功路径。


 

 

 


在科技期刊检索库申请教训案例探讨板块,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秘书长刘筱敏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阐释了对于CSCD期刊遴选中的数据观察;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发展中心项目经理尹晓燕介绍了Scopus的申请流程、筛选标准和拒收原因;威科高级出版人袁欣介绍了医学期刊领域检索库PMC&Medline的申请要点和拒刊原因;科睿唯安中国区业务总监宁笔解读了宏观学科视角下的新刊布局思路和SCI收录注意事项;科爱高级数据分析师张靓晖为科技期刊如何规划数据库申请提供了具体指导;中山大学《肝脏研究(英文)》编辑江玉霞通过其所在期刊的实际经历总结了国际检索库申请过程中的疏漏和补救措施。


 

 


在高校新刊创办业务专项研讨板块,中国药科大学孙劲楠博士阐述了高质量科技期刊建设与高水平学科发展互融共生关系的研究成果;南京农业大学英文期刊编辑部副主任孔敏介绍了学校英文期刊从服务一流学科到引领学科发展的发展战略与路径;高等教育出版社科技期刊中心集群发展分社社长程路丽全面展示了国内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建设的成绩以及高教社登顶、夯基、筑台的一流科技期刊集群建设实践;四川大学《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英文)》编辑部副主任汪文静分享了所在期刊在政府项目支持以外主动提高期刊收入的探索;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副主任杨锐以《先进陶瓷(英文)》为例分析了回流期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有效应对措施;南京林业大学《生物质资源与工程(英文)》编辑部主任曹会聪回顾了期刊汇聚点滴努力终于迎来全面开花的成长历程。


 

 

 



在科研院所新刊创办业务专项研讨板块,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发展二部主任孙书军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期刊中心常务副主任何书金分别介绍了科学出版社期刊集群和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的刊群创新发展实践;中国科学院《绿色化学工程(英文)》编辑部主任田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主任张莹、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学报》编辑部主任黄英娟分别从新刊不断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阶段、领军期刊孵化高水平子刊、主办单位为期刊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的角度,充分分享了科研院所期刊单位支持新刊快速发展的宝贵经验。


 

 


在新刊特色与创新业务板块,报告专家以多元视角为新刊创办发展业务开拓思路眼界、提供策略指南。南京农业大学Animal Advances期刊编辑苗婧分享了科技期刊伦理撤稿常见原因和典型案例的相关研究,提示新刊进行预警性干预;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SciOpen平台运营部高级期刊出版人马力梦露详细介绍了英文科技期刊出版平台切换流程和转换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博识出版社出版战略总监徐佳忆基于数据驱动思维,阐释了从作者发现到精准约稿的逻辑进路和决策依据;南京农业大学英文期刊编辑部主任尹欢从建立科学组织架构、制定标准工作流程SOP、开展针对性培训、建设团队协同平台等举措入手,为新刊团队组建提供具体指导;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秘书长刘俊介绍了近年来研究会引介的第三方辅助服务和工具,为期刊提质增效赋能。


 

 


本次研究班还特设三场圆桌对话。在第一场圆桌对话,刘谦、张靓晖、尹欢、张昕围绕“合理判断新刊引证指标健康成长——新刊引用焦虑”主题各抒己见。专家们认为合理判断新刊引证指标需要多措并举:首先应综合评估学科数据、业务数据及对标期刊数据,关注引证指标的稳定增长而非短期突击;其次要注重学术诚信,‌基于优质稿源形成天然引用良性循环,警惕操纵引用风险;再则‌坚持长期经营良好学术声誉,提升期刊在学术共同体中的认可度;最后需制定‌适配发展阶段的目标‌,在经过向国际期刊学习已经积累大量经验基础上,现阶段应顺应新导向,兼顾发文量、中国科学家话语权、自我造血等软性指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接收--2025新刊培训班新闻稿-zx2451.png


在第二场圆桌对话,柴钊、徐佳忆、孔敏、杨锐围绕“期刊与高校学科的互动”主题进行畅所欲言。专家们认为:一是期刊建设能够引领学科发展,这就需要高校在政策和资源层面需要给予期刊持续支持;二是必须遴选具有学术号召力的主编及团队,明确科技期刊建设是长期工程,团队需具备抗压能力与战略定力;三是期刊和高校双向赋能,构建期刊、科学家、出版商、高校多方协作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接收--2025新刊培训班新闻稿-zx2634.png


在第三场圆桌对话,黄英娟、孙书军、田媛围绕“科技期刊推动科技创新”主题深入交流。专家们认为,近一年来院士评选、国自然立项的政策调整已体现出对引导高质量成果回流本土期刊的政策倾斜,科技期刊要进一步发挥“龙头龙尾”作用,提升承接优秀成果的能力;科研院所也正在通过顶层设计和配套人才政策,推动科学家办刊和卓越编辑培养,实现科技期刊与科研事业的双向奔赴。


接收--2025新刊培训班新闻稿-zx2810.png



本次研修班报告内容锚定政策趋势、坚持问题导向、紧贴实战需求,既涵盖项目分析、趋势研判、规则解读等理论讲授,也通过经验分享、案例复盘、业务研讨等形式现身说法,既突出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申请国际主流检索库、国际合作等国际化办刊视野,又立足国产平台、集群化等本土化办刊问题。本次研修班师资权威、学员投入,互动积极、气氛热烈,收获广泛好评,取得圆满成功!


 


当前项目申报已经启动,本次新刊研修班线上录播课程在售中,并持续开展“期刊诊室”定制化咨询服务,如需购买线上录播课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交费,1800元/人;如需咨询“期刊诊室”服务,请联系以下联系人。


图片1.png


交费方式:

1)对公转账,收款账户如下:

户名: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海淀东区支行;账号:11250501040011052。

2)支持银联(公务卡)在线支付。

3)提供电子发票。支付完成后,扫描上方二维码,选择“已报名”,进入个人中心,选择“申请开票”,即可自行申请发票。

联系人:李老师 13161809118;韩老师 010-82889118。



(供稿: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刘俊)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