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首届“学术诚信日”活动在珠海举行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
首届“学术诚信日”活动在珠海举行
2025年11月10—12日,首届“学术诚信日”活动在广东省珠海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期刊中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辑部承办。本次活动以“诚以立学 信以创新”为口号,旨在提升学术界对诚信问题的关注与自觉,推动学术生态持续健康发展。活动将每年的11月11日定为“学术诚信日”,这一日期被赋予了深刻内涵,呼吁科研工作者“一直坚守学术诚信,一心保持学术原创,一生践行学术道德,一起维护学术环境”。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中山大学副校长林天歆,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负责人张月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代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余党会,《中国药房》副总编辑冷怀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首席编辑陈望忠,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景周,副主任委员余菁、张秀峰、凌锋、冉明会、李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代表参会,共话学术诚信建设。
张铁明理事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全球学术不端形势严峻,国际协同治理刻不容缓。我国科技部和教育部发布相关政策,着力构建覆盖预防、教育、调查与处置的全链条工作体系,并将人工智能使用规范等新兴挑战纳入治理范畴,注重学术诚信体系的系统性建设。他希望“学术诚信日”活动能够落到实处、走向深处,切实推动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

中山大学副校长林天歆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学术诚信始终是支撑知识创新与学术繁荣的根本所在。他对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推动设立具有深远意义的“学术诚信日”表示肯定,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强化学术规范意识,共同营造清朗、健康、可持续的学术生态。

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器官移植》编辑部副主任邬加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辑部主任李立主持了“学术诚信日”设立仪式。现场大屏幕播放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学者对本次活动的美好祝愿,以及各地期刊编辑部积极响应的联合倡议视频,展现了学界、业界对诚信建设的共同呼声。随后,与会的主要嘉宾共同登台,参与并见证了这一标志性的重要时刻。







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景周回顾了首届“学术诚信日”活动的发起与筹备过程,阐释了“学术诚信日”设立的背景和意义。他指出,“学术诚信日”的设立,绝非仅仅是为了在某一天举行一场活动,其核心目标在于打造一个持续的“警示器”、构建一个广泛的“宣传站”、形成一个有效的“动员令”、搭建一个开放的“对话台”。

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社社长吴俊玲、《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主任陈丽文、《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副总编李欣欣主持了活动的主旨报告。

张月红报告了“谈科研诚信研究中的几个典型案例”。

杨代庆报告了“AI在科研论文写作中的边界标准化研究”。

余党会报告了“AI出版伦理: 焦点演化与治理规范”。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总编办主任蒋霞、《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副主编张齐好、《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孙昌朋、《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主任王嫚主持了活动的主题报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副主编余菁报告了“中文科技期刊防范学术不端稿件专项审核推荐清单”。

《复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张秀峰报告了“科技期刊出版伦理案例库建设初探”。

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社编审韩磊解读了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会发布的“关于科技期刊诚信标注科学基金项目的倡议”。

王景周报告了“学术欺诈全球蔓延的趋势与对策”。

冷怀明对上午会议进行总结与点评。

11月11日下午,首先由万方数据诚信事业部主任凌锋报告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万方学术诚信与版权专项基金”设立及评审过程,并发布了重点、面上及一般项目的立项名单。与会专家为项目负责人颁发了立项证书。发布仪式由《现代教育论丛》编辑部主任于小艳编审主持。




紧接着围绕“AI时代学术诚信事业的机遇与挑战”和“出版伦理流程优化与管理实践”两个主题进行大会分享与讨论。
中南大学出版社医学期刊编辑部副主任郭征、Journal of Holistic Integrative Pharmacy执行主编蔡金艳、《纳米材料科学(英文)》编辑部主任薛婧媛、桂林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及编辑部主任涂剑主持了“AI时代学术诚信事业的机遇与挑战”环节的分享和讨论。

重庆医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冉明会分享了“守正创新 笃行致远——重庆医科大学期刊社科研诚信建设实践”。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徐婷婷分享了“署名作者贡献预审机制研究——基于‘署名作者背调助手’智能体的创新探索”。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主任刘壮分享了“AI技术在医学论文审稿与创新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新医学》杂志编辑谢汝莹分享了“AI时代科技期刊图片操纵的识别与治理研究”。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郭兴华分享了“基于AI/区块链的学术出版智能审校—版权保护系统构建与创新性评价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期刊中心编辑井思源分享了“AI隐匿操纵对同行评议的挑战及对策”。

《山东科学》《齐鲁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及副主编徐学友、武汉工程大学期刊编辑部主任张瑞、南华大学未来科学院副院长吴若蕾主持了“出版伦理流程优化与管理实践”环节的分享和讨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编审陈咏梅分享了“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审查清单的制订与应用”。

张月红分享了“地方医学科技期刊应对学术诚信危机的管理实践与思考”。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编审王海蓉分享了“开放出版和开源服务中的伦理风险与诚信准则”。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副编审冼春梅分享了“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专家的道德风险与约束策略”。

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社编辑王璐分享了“学术不端治理路径探索”。

现场嘉宾围绕以上分享展开了激烈讨论。




重庆非晓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技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分别就期刊出版中的约稿、组稿、编辑加工、精准传播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报告,该环节由广东工业大学期刊中心编辑孟晓燕主持。

重庆非晓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何英豪报告了“数据驱动下的期刊组稿、专家邀约、与精准传播——基于非晓数据的融合应用”。

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冬云报告了“XML在线生产助力科技期刊出版高质量发展”。

广州技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报告了“利用AI办公软件打造编辑的超级生产力”。

陈望忠对11月11日下午的活动进行了总结与点评。最后,张月红赠送了她为首届“学术诚信日”活动创作的书法作品《育德》。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学术规范的深入研讨,更是一场推动科研生态净化的思想动员。活动聚焦AI时代诚信治理、伦理流程优化等关键议题,彰显了我国科技期刊学协会组织对诚信建设的集体自觉与责任担当。“学术诚信日”的设立,是我国科技期刊面对学术诚信挑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要转变。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通过定期开展系列活动,宣传和倡导学术诚信理念,强化学术规范,共同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